2025年广东省自然资源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解读:锚定绿色发展,锻造核心能力
在“双碳”目标深化推进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面提速的背景下,广东省自然资源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为助力专业技术人员适应行业变革,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5年度自然资源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学习方向与考核要求。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核心内容、学习路径及实践价值四方面展开深度解读,为从业者提供行动指南。
一、政策背景:生态优先战略催生人才升级需求
广东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2025年面临三大核心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落实“多规合一”改革,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管控;
自然资源资产高效利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矿产资源绿色开发;
生态保护修复能力提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碳汇能力建设。
《指南》的出台,旨在通过继续教育体系,强制提升从业人员在生态价值实现、数字技术应用、政策法规执行等维度的专业能力,确保人才储备与行业绿色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二、核心内容:四大模块构建知识新体系
2025年度专业科目学习围绕“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数字赋能+政策法规”展开,划分为四大模块: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占比35%)
重点课程:
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实务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保护修复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与案例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机制
政策衔接:对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
三、学习路径:多元化模式满足分层需求
《指南》明确“线上+线下+实践”融合的学习方式,兼顾灵活性、专业性与实效性:
1、线上学习平台
推荐渠道:广东继续教育网(https://www.gdjxjy.com)、广东人事人才培训网(https://www.gdrsrc.com)、行业权威机构开发的专项课程(如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图书馆)。
优势:课程库覆盖全部核心模块,支持移动端学习,学时自动记录并关联继续教育证书申领。
2、线下培训与实地研学
形式:省级自然资源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班、行业协会主办的技术交流会、典型项目现场教学(如湛江红树林保护修复工程、深圳海洋大学规划实践)。
重点:聚焦政策落地、技术实操、案例复盘,例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软件实操”“海洋资源调查外业实训”。
3、实践成果认定
激励措施:参与省级自然资源科研课题、编制行业标准或技术指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
案例:某地质队工程师通过研发“基于AI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直接抵扣年度继续教育学分。
四、实践价值:从“合规达标”到“价值创造”
完成继续教育不仅是职称评审、执业注册的硬性条件,更成为个人职业竞争力的核心标签:
1、职称评审与职业晋升
广东省中级及以上职称评审中,继续教育学时完成情况占综合评分15%,且优先推荐参与省级高层次人才评选(如“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军人才”)。
2、企业资质与项目承接
地质勘查单位申请甲级资质时,需提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达标证明,体现团队技术迭代能力;在生态修复EPC项目投标中,拥有相关培训证书的团队更易获评标专家青睐。
3、跨领域发展机遇
掌握“生态+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向碳资产管理、ESG咨询、智慧城市规划等新兴领域拓展职业边界。
4、政策参与与行业影响力
通过参与自然资源标准制定、政策研讨等活动,提升个人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例如成为广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五、行动建议:抢占2025年学习先机
1、早规划,分阶段完成学时
全年需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专业科目学习,建议按季度分解目标,避免集中突击。
2、选对课程,聚焦岗位需求
根据岗位方向选择“技术深度型”(如海洋空间规划)或“管理综合型”(如自然资源资产运营)课程,提升人岗匹配度。
3、学以致用,打造个人品牌
通过撰写技术报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申请专利等方式,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职业影响力资产。
2025年,广东省自然资源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已从“任务完成”升级为“战略投资”。无论是应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约束,还是把握海洋经济、碳汇交易的发展机遇,系统化、前瞻性的学习都将成为关键杠杆。即刻行动,以知识赋能绿色发展,在“绿美广东”建设中书写职业新篇章!
























我要报考(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56826学员通过我们拿到了学位证书